隨著科技進步
現代人不論工作或休閒
幾乎都3C不離手
生活中充斥著各式各樣的3C產品
上班要盯著電腦
下班後的休閒娛樂也離不開
手機平板或遊戲機
但長時間使用3C
會造成**的不適和藍光傷害
3C時代真的不能忽略
抗藍光保養的重要性
而長期看電腦如何保養**?
必須趁年輕的時候開始補充葉黃素保養
一起來看看葉黃素怎麼挑?
還有分享我最近持續在喝的
【葉黃素晶粹飲】
▶ 先來看看葉黃素怎麼挑?
葉黃素的型態是吸收的關鍵!
葉黃素不同型態的分子結構不同
吸收率也不同
一般葉黃素分為游離型與酯化型
而其中的「游離型葉黃素」最佳
其分子小 不需經消化作用
吸收率更好
而且複方搭配效果更好
如:花青素、蝦紅素...等等
以上晶粹飲都完美符合
能夠給雙眼全方位的功效與呵護♡
3C使用者必備的隱形防護網
冠軍國際生醫 葉黃素 晶粹飲
酸甜好喝的液態劑型 吸收效果佳
能達到「守護晶亮、水潤光采、
防護力上升」的效果
每包含15mg葉黃素 天然好吸收
能有效舒緩雙眼乾澀不適等問題
採用「美國專利FloraGLO®
游離型葉黃素」及
「ZeaONE游離型玉米黃素」
游離型分子量小、
穩定性佳,不需經消化作用
即可直接被人體吸收 效果更好
並且採用10:2的黃金比例
並佐以超級維生素之稱的「蝦紅素」和
花青素高出藍莓3.8倍的「黑醋栗」
另外還有還添加了保持晶亮的
「玻尿酸」 多重複方成份
讓珍貴的靈魂之窗獲得最完整的照顧
身為3C重度使用者的我
****的保護真的非常重要啊
但是我壞習慣很多
常熬夜又外食、挑食、討厭吃菜
平常每天要吃的各種類型
保健品已經夠多了
真的完全不想要再多一顆
這時候
好吸收又好入口的液態飲葉黃素
完全就是我的首選!
冠軍葉黃素晶粹飲
葉黃素是類胡蘿蔔素的一種
主要存在於天然蔬果中
人體無法自行製造
必需從食物補充:
蛋黃、紅蘿蔔、甜椒類、菠菜、
地瓜葉、綠花椰菜、玉米、
南瓜、奇異果...等
然而現代人工作忙碌
加上外食族多
往往無法做到均衡攝取
光靠飲食攝取的葉黃素
根本遠不足身體所需
每100g綠花椰菜的葉黃素量為0.7mg
若要靠吃蔬菜補充葉黃素
要吃1斤花椰菜才夠6mg葉黃素量!
而且葉黃素又無法靠人體自行合成
所以適當的補充葉黃素營養品
真的很重要!
每天一包,隨時隨地補充
維持健康水潤晶亮有感
適合族群:
上班族、學齡孩童、用*習慣不良者、
喜歡追劇玩手遊者、中老年長輩
▶ 守護****配方
含有金盞花葉黃素、玉米黃素、
藻紅素萃取、微藻DHA、
玻尿酸(流行鏈球菌發酵物)
還有葡萄籽、黑豆皮、
紐西蘭黑醋栗萃取、維生素C、E、A
冠軍國際生醫
嚴選美國專利品種金盞花
萃取出的游離型葉黃素
及玉米黃素不須經由酵素分解
可以直接被人體吸收
而美國FDA認證專利的
藻紅素萃取(蝦紅素)
是以高科技培養的雨生紅球藻萃取物
有著「超級維生素」之稱
抗氧化力是維生素E的550倍
甚至是維生素E的6000倍
由紐西蘭GMP認證大廠
生產製造的紐西蘭黑醋栗萃取
更有「莓果之王」的稱號
花青素是藍莓的3.8倍
還有玻尿酸(流行鏈球菌發酵物)
現代人一天至少8~12小時
配戴隱形眼鏡
保持**濕潤舒適很重要
▶ 冠軍晶粹飲好喝嗎?
酸酸甜甜的蘋果鳳梨風味
就像在喝果汁一樣順口好喝
我有時候也會把晶粹飲冰在冰箱裡
夏天冰冰涼涼的喝
冰涼消暑又能守護****
除了葉黃素 還搭配了花青素、
維生素等多元營養素 更能完整保養
▶ 葉黃素什麼時候吃?
比起膠囊、錠狀等
液態吸收最快最好!
建議早餐或午餐飯後飲用效果最佳
小小一條方便隨時飲用
隨身放在包包不佔空間
出門在外或是上班中
撕開封口就可以直接補充
備孕、懷孕、哺乳中的媽咪們
也可以安心飲用 可以持續保養不間斷
*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和B群、
綜合維他命建議要間隔一餐
因為B群會影響葉黃素的吸收*
持續飲用約一週
就能提升舒適度,晶亮又有神
葉黃素與玉米黃素(主要集中在黃斑部)
兩種同時搭配攝取吸收
更能提高保護力
最棒的是口感就像酸甜的
蘋果鳳梨果汁一樣順口好喝
很適合3C族保養
可以舒緩用*過度的疲勞、
痠澀 水潤舒緩很有感
推薦給跟我一樣需要長時間
使用3C產品、用*過度的上班族
也可以幫家中的學齡孩童
及中老年長輩們加強**保養哦
保養永遠不嫌晚
趁現在開始替**補充所需的營養
才能為雙眼補充滿滿的能量
繼續晶亮每一天
晶亮水潤**保養品
冠軍國際生醫 葉黃素 晶粹飲
葉黃素無法靠人體自行合成
所以補充葉黃素真的很重要
推薦給工作忙碌、
需要長時間盯著電腦、
長時間閱讀、喜歡打手遊的族群們
當然除了補充葉黃素保養
平常的生活習慣也要調整改變
才能真正做到保護**哦
減少配戴隱形眼鏡的時數、
適度休息、不在黑暗中滑手機等等
都是愛護**的好習慣
一起用好喝的晶粹飲來
呵護珍貴的****吧
可以明顯感受晶亮有神的舒適感哦♡
原文網址 :
https://verna0827.pixnet.net/blog/post/225535394